通过朗读,深化对知识的记忆

我上面论述了精读的根本在于朗读,而通过朗读你所能得到的,不仅是对文章的准确理解。它可以让你掌握下面这种读书方法,即文字的意义,通过高声朗读自然而然地进入你的大脑,而不需要去听别人一五一十地详细解释。

我在大学的授课中经常进行名作朗读。例如,我在让学生阅读三岛由纪夫的《金阁寺》时,选出重点部分,要求他们高声朗读。学生们在朗读完之后,感受到了三岛由纪夫的才能,深感惊讶。也就是说,仅仅是对文章的朗读就打动了他们的内心,留下了深刻的记忆。同样,我还让他们朗读尼采、陀思妥耶夫斯基,学生们的理解力得以迅速提高。遗憾的是,大学的授课时间有限,只能朗读一些重点部分,如果没有条件限制的话,应该像过去寺子屋的教育方式那样,进行全文朗读。

这种做法就好比迈着坚实的步伐外出远足。我们小时候的远足,不坐大巴和火车,全靠自己的双脚,是名副其实的“远足”,我对那时的光景记忆犹新。我小学四年级时的远足,是从学校走到海边,在那里吃完午饭后再走回学校。沿途的风景,还有在归途中幽默的老师手持一根在粪池里沾上粪便的木棍,走在队伍后面驱赶十分疲乏的学生的情景,都能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。然而,六年级前后坐大巴的旅行,途中的风景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。

可以说,对全文的朗读与“远足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不过,对全文的朗读做起来十分困难。我进行过几次尝试,和小学生一起用朗读的方式读完小说《哥儿》,这一马拉松式的朗读花了将近6个小时,需要相当大的体力。尝试了之后我才体会到,哪怕是成年人,朗读一个小时也十分难。不过,当读完半本《哥儿》时,大家朗读的节奏就变得十分流畅起来。最初只能跟读的孩子,此时能够自行流利地朗读了。朗读结束时,大家兴奋地欢呼起来……将朗读的前后进行对比,我发现他们在朗读之后比之前的精神状态更强百倍。不仅如此,孩子们还变得能很好地回答我的问题了。不用说诸如“哥儿是教什么课的老师”“哥儿寄宿的那家的主人干的最奇怪的事是什么”等一些琐碎的问题,就连“红衬衫为什么要做那样的事”等很有深度的问题,他们也能回答上来。

带来这一进步的是对全文的朗读,而非其他。因为是用自己的脚踏过的路,对一切都难以忘怀。但是,当我问读过《哥儿》的成年人,“哥儿和山岚教什么课”“哥儿和山岚一度关系不好,是什么原因”时,大多数人回答不上来。实际上,读过《哥儿》的成年人,并没有读得很细,就连说出些“哥儿很会吵架”“他是典型的江户东京人”的感想都十分费劲。

我并不鼓吹急于求成。真正的读书,在于能让自己一生都受用,要精读到这样的程度。

因此,我认为你必须朗读。尽管这样做很辛苦,但留给你的东西很有价值,最终你将受益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